2025-07-18 11:58:27 作者:高樱芮 来源:建筑工程学院 浏览数: 0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聚焦农村危房改造中的“安全与宜居并重”需求,2025年7月17日,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安居乡里,宜居乡村”低能耗协同优化设计调研团队前往青岛市李沧区的晓翁村进行实践调研活动。该村部分住宅因建成年代久远,存在结构老化、功能退化等问题,亟待通过科学改造实现安全升级与居住品质提升,我们对农宅内不同点位进行的多维度实地测量,为后续精准制定危房改造方案积累基础数据。
一、聚焦危房:丈量待解的“安居课题”
在“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低能耗、高品质”已成为乡村人居环境升级的核心方向。为有效支持乡村振兴,青岛农业大学“安居乡里,宜居乡村”实践团走进李沧区晓翁村,针对村内待改造的危房区域开展实地测量。这些房屋多为建成年代较久的老旧民居,部分墙体出现裂缝,屋顶存在渗漏痕迹,门窗老化现象明显。实践团此行的目的,是通过采集温度、光照、噪声、风速等环境参数,为后续危房改造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让改造不仅解决安全问题,更能适配村民的实际居住需求。
二、仪器为笔:用数据勾勒环境细节
带着精准测量的决心,实践团成员们手持仪器穿梭在晓翁村的街巷与院落间,用数据为乡村安全“画像”。在光照测量中,我们分时段记录房屋不同点位的采光数据;噪声测量覆盖了住宅内多个方位,鲜明的对比让团队更清晰地意识到改造既要经济,也要兼顾安静和舒适;而风速仪和温度表在不同方位的读数同样藏着学问,这些数据或许能成为老房改造的突破口。“每一组数据都连着村民的生活质量。”成员们在笔记本上认真标注着测量数据,手中的仪器仿佛变成了“听诊器”,倾听着乡村建筑的“脉搏”。
三、数据为基:铺垫危房改造的“民生底色”
一整天的测量结束后,实践团成员整理出记录表单,这些数据背后,是危房现状的真实呈现:西晒房间夏季温度偏高、部分北向房间采光不足、老旧门窗导致隔音与防风效果较差……这些发现让团队更清晰地认识到,危房改造不仅要筑牢安全防线,更要兼顾居住的舒适性与节能性。
在此次调研实践中,调研团的学子们深入学习了仪器的使用,意识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更体会到青年参与乡村振兴事业的责任与价值。本次社会实践的晓翁村之行,为晓翁村危房改造收集了第一手资料,下一步,实践团将结合测量数据,从安全和宜居等多维度出发,让每一项改造措施都精准对接房屋实际需求,为村民未来的“安居梦”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孙克典
责任编辑:李虹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