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2 13:28:50 作者:宋志清 来源:建筑工程学院 浏览数: 0
7月17日至18日,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乡村振兴赴平度调研团,赴平度古岘镇开展调研活动。此次的调研活动由建工学院指导老师徐振军、刘园园带队走入乡村、深入村户调查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厕所改革、乡村文化建设、乡村产业振兴以及与我们专业相关的乡村能源转换与房屋建设与使用问题,在调研的同时为村民普及乡村振兴的政策与知识。
细细品读乡镇史,实地考察掌民生
在学校里调研团团长事先与当地的政府取得联系,在当地的村支书的带领下调研团的队员们走进了当地的历史特色村,当地的政府结合自身特质,追溯千年人文底蕴,构建“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特色生活休闲功能平台,大力发展当地的旅游资源,村支书热情地和大家讲解,“我们这个村发展的这么好,多亏了政府的政策,因地制宜的发展,才使这些历史重现啊!”这里难能可贵地保留着清朝时的老房子,后来又通过修建再现了许多明清古建筑,有古代的私塾、染坊,还修建了大大小小的文化广场。通过对当地历史、产业文化的了解,让我们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了很多了解,调研团本着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有针对性的制作问卷的态度,从多方面、多层次的进行调研,掌握乡村振兴计划的一些成果和不足。
通过这次的实践和参观也开拓了调研团团员的眼界让他们对乡村振兴计划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也让他们看到了政府针对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强有力的举措,让村民看到希望,日子一天天的好起来。调研团进一步结合专业知识和乡村振兴中的难点通过讨论完善了的调研内容和调查问卷。
实地调研做问卷,细细询问了民意
7月17日,调研团团员们带着200份问卷对古岘镇上发展程度不同的几个村庄展开调研,调研开始前老师叮嘱队员,“天虽然很热,但我们要好好完成任务,多收集资料、多了解民生。”大家顶着烈阳,带着老师的叮嘱“兵分两路”奔走在大街小巷,出入寻常百姓家展开调研,只看到汗如雨下的他们一头扎进巷子里,“俺们以前都是在地里埋头苦干,俺们开的这个超市一个月2000多块钱,政府每个月有补贴,我们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我们各方面都很满意。”一位开小商店的村民说道,队员们采访了很多村民,给他们最直观的的感受就是现在的农村日子好过了,幸福指数升高了。
调研团针对农村厕所革命也进行了深入了解,“过去俺们村的厕所都是旱厕,到了夏天,味大,苍蝇到处飞,现在不一样了,政府花钱给我们换上了新式厕所,又干净又方便。”张大爷满意的说。调研团的队员们进入村户的家里,观看了农村新式厕所,大爷又说,“俺们农村的厕所虽然比不上你们城里的,但是拿俺们农村来说,就很满意了。”通过对农村居户的深入了解,队员们掌握了一些农村改革的第一手资料和农民们直观的感受。
实地考察古建筑,为党改革添力量
7月18日调研团队员们来到镇上打造的特色文化广场,在当地村支书的带领下参观了古岘镇大量的古建筑,建筑学的同学通过的手工速写,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结构材料,调研团队员利用专业知识为当地正在施工的施工现场提供了一些建议,参加速写的建筑学同学王阳说道,“只有真正来到现场,我才能感受到这些老房子的魅力,变成我脑海中的素材。”在这些建筑中,他们看到了中国建筑的隽永和文化底蕴。建筑物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建筑同时也是乡村文化与历史记忆的载体,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这些古建筑,提高了他们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欣赏水平,拓宽了专业视野,为建工学子后期的课程设计积累素材,以实际行动丰富了学院“筑”文化内涵。
大家通过这几天的调研,对农民的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调研团的队员们收获颇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的乡村振兴计划,献上属于建工学子的一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