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缅怀革命先烈,寻找红色印记”青岛农大实践小分队成员来到威海刘公岛

    2016-02-29 19:44:25           浏览数: 0

  为了重温革命战争年代那段刻骨铭心的红色烙印,2016年2月24日,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1503社会实践小分队前往威海的刘公岛寻找甲午中日战争留下的印记,从而奠定了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探寻红色遗址,弘扬革命精神。”
  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湾内,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汉代刘公刘母的美丽传说,又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还有众多英租时期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而甲午中日战争就发生在该岛的东部海域。
  早上买了船票,带着庄重严肃的心情,小分队成员们踏上了刘公岛这片神圣的土地,首先来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博物馆,馆内以历史文物、图片资料及沙盘、模型、塑像、影视等手段,系列展示了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的历史过程,北洋海军将士捍疆卫国、勇于牺牲的爱国壮举。馆内收藏展示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济远"舰前双主炮、"济远"铁锚、英国皇家海军训练用鱼雷等海底出水巨型文物,北洋海军将士委任状、望远镜、指南针、怀表等珍稀遗物,使观者重温历史,睹物思人,炮台上复制的甲午战争时期克虏伯大炮,外观逼真,功能齐备,可以操纵演练,再现北洋海军辉煌历史,增进国防海防知识。里面还原了大量的战争情景,一个类似于时钟的建筑物上面写着甲午战争期间的种种时间点,让小分队惊叹中带着痛惜,馆中还陈列了各种曾经北洋水师所用的武器以及书信。
  然后小分队来到了刘公岛博览园,在里面,大家看到了大量的玉石壁画,一幅幅鲜活的场景让大家震撼,印象深刻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的场景,英租威海卫历史展览馆从序厅向西是一条引领游人回顾历史的通道,两侧的图片记录了当年威海卫及刘公岛的概貌。通道虽短,步入其中却有一份凝重和辛酸,犹如穿过时光隧道,重又回到英殖民统治下的威海卫,开启那段已尘封百多年的记忆,全面展现威海作为七子之一被英国强租32年(刘公岛被强租42年)的耻辱历史,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闻名于世,让大家谨记历史。
  小分队成员马明雪说:“最为触动我的一个场景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跪在地上,桌前坐着侵略中国的应该是外国军官吧,老百姓的旁边站着一个衣冠楚楚的‘绅士’,他微微低着头,似献媚,似苦楚,我看不明白,只知道这一场景让人很心酸,让人驻足。”甲午海战演示馆建于中华海坛之下,分为序厅、互动区、北洋海军相关知识展厅和海战演示厅四个部分。该馆以巨大舰舱为整体造型,以北洋海军的兴衰、甲午军魂的悲壮为主题,真实再现甲午海战的悲壮与惨烈。游客可置于大型模拟战舰之上,通过高科技手段,真切感受甲午海战之惊心动魄,激爱国情感。其中有个地方里面列满了甲午战争时的军官合影,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小分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更加了解。
  随后小分队又来到了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它是国家林业部命名的全国第一个海上森林公园,在里面大家看到了熊猫宁宁和竹灵,看样子两个小家伙在岛上生活的很好,慵懒自在,里面梅花鹿随处可见,沿着蜿蜒的环岛盘山公路,仿佛步入 世外桃源 百余头野生梅花鹿与你相伴,登上五花石板疆石 黑鱼头 ,在刘公泉边,站在听涛崖 上静心安神,聆听惊涛拍岸,看云起云涌,仙境般的氛围与旷世之音交融,让大家大饱眼福。公园除了自然景观外,北洋海军忠魂碑也是不能错过的一大景观。北洋海军忠魂碑是1988年10月为纪念北洋海军成军100周年而建,呈六棱形,高28.5米,上部正面是“北洋海军忠魂碑”七个金黄大字,下部碑文两侧是北洋海军将士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群体浮雕。远远望去,此碑好似万绿丛中刺向蓝天的一把宝剑,象征着中华民族反抗异帮侵略的不屈灵魂。最后,小分队带着一种微妙的心情离开了刘公岛。
  刘公岛上留下了小分队一行人的一个又一个脚印,相对的,这次经历让大家震撼也动容, 国有难时他辈赴,今朝崛起吾辈筑。甲午中日战争熔炼出的宝贵精神财富应当薪火相传,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需要认真学习老一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它融进血肉,用它撑起我筋骨,时刻牢记历史使命,不忘国耻,以璀璨的英雄精神为导航,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担负起时代的责任,为实现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别让红色筋骨成为了忘却的纪念。
  此次“探寻红色遗址,弘扬革命精神”使在向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烈士们致敬的同时,深刻反省自我,严于律己,积极承担,传承共产党员优秀品质,也对弘扬和践行革命精神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