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活动

徐振军:致力于培养高水平大学毕业生的有志老师

    2017-01-11 12:59:09           浏览数: 0

  

  

  他潜心教学,他致力科研,他治学和育德并举,他致力于培养出高水平大学生。

  徐振军,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教研室主任,教工一支部书记。主讲工程热力学、制冷技术等专业骨干课程。2001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获学士学位,2005年5月毕业于中南大学,获硕士学位。2009年6月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博士学位。多年从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制冷、空调、节能、新能源利用的机理与装置等,先后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省市科技支撑项目4项,主持青岛市课题2项。参编《建环专业英语》教材1部。在《Energy》等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1篇,其中被SCI检索3篇,被EI检索10篇。获得省级学生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校实验课题研究二等奖等各种奖项,获优秀教师奖、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奖、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奖等荣誉5项。

  不知你听说过吗?徐老师可是每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生选择最火爆的指导老师,每年新生见面会上学长学姐们推崇最多的老师,毕业后专业学生们评价最高的老师。不禁产生疑问,徐老师这么好的学生口碑是怎么赢得的?于是爱智求真的小伙伴带着好奇采访了徐老师。初见老师,我们不仅被徐老师温尔儒雅、风度翩翩的外表折服,更被老师渊博的知识、严密的逻辑思维深深的折服。

  好不容易有采访徐老师的机会,我们趁机让徐老师谈谈关于学习的问题。讲到学习,徐老师便饶有兴趣。从小学到中学,一直讲到现在的大学。徐老师说:“小学教会了我们端正学习态度,中学教会了我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大学就应该在这些基础上去更深入地学习知识、去研究未知的领域、格物致知。”此外,徐老师跟我们谈到了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呀,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在读小学时要闻鸡起舞,读中学时知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到大学怎么就成了职业培训了呢?就业只是大学的一个出口,大学办好了,知识学到了,创新能力足了,自然就会就业。如果一个学生只想着就业,那么读不读大学就不怎么必要了。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只注重蒙人的雕虫小技,不注重真才实学。眼中无天地,胸中无格局。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上,会寸步难行。”

  当我们问徐老师当初为何选择老师这个职业,这些年又是如何保持激情与新鲜感时,他是这样说的:“毫不夸张地讲,当我第一次站到讲台上,第一眼看到学生时,我就油然而生要对学生负责的使命感。”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更多时候是“干一行,厌一行”但是对徐老师来说确是“干一行,爱一行”。尽管他也曾为课题而忙碌过、心烦过,但是因为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召力让他坚持了下去。我们也采访了徐老师的学生们,他们纷纷表示非常喜欢徐老师。徐老师觉得课本上的语言未免空洞了些,也难以理解。为此他下了很多功夫,将每一个问题都讲解的鞭辟入里,把枯燥难懂的专业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清楚。这便是徐老师身上的光辉所在吧。

  在教学的过程中,徐老师总是不断地寻找着新鲜的血液希望促进教育的活力。最新的专业前沿知识、最热门的工作实践实际都是老师的教学内容。徐老师说:“做老师呀,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我们是跟学生交流,不是与古人交流。不与他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他们又怎么会真正掌握课程内容呢?只有把最新的教学模式和经典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才可以使同学们深刻领会难懂晦涩的知识。”

  正如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徐老师并不是把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强硬的灌输给学生们,而是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真知识。他对于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创新。给学生一个课题,让学生去做调研,结合本课程的内容,最后写出调研报告。虽然学生们一开始都觉得徐老师的课题难做,但当他们认真去做这件事的时候,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提升了自己对于专业概念的理解,感觉真正学到了东西。让学生们在理论基础上实践,在实践中研究,每一次的考核成为了学生自己对课程内容的思考分析总结。而且每一次徐老师都事必躬亲,每一份调研报告都认真审阅批改,这无疑给徐老师自己增加了许多负担。但即便如此,徐老师却乐在其中,甘之如饴。他认为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检查出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理解,熟练地应用课本上的知识,而这也是对自己讲课时重点是否突出,要点是否全面的一种检验。

  虽然作为老师,他享有很多法定的节假日,但是徐老师没有休息日、没有寒暑假,他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教学科研上。很多人都觉得科研是一项很枯燥的工作,但是徐老师对待科研的态度一直都是积极的。许是心怀热爱,徐老师克服了研究过程的艰难、克服了实验条件的艰苦,一直坚持到现在。徐老师常说,当老师首先要当好榜样。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老师才能有感召力,才能激起学生们专业学习的激情。为此徐老师致力于将自己完美化,不断为自己充电,为的是给学生们更好的学习环境。

  交流过程中,徐振军老师一直强调勤奋和卓越。为什么成功要素那么多,徐老师偏偏看中这两点?徐老师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只要一努力你就能够成功的。在大城市,最不缺的就是梦想,最不差的就是优秀的人。那么对于我们,首先要有梦想,其次还要优秀,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成为无可替代的人呢?有两件事我觉得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做别人不做的事情。做别人不愿做或者做不了的事情。二是把别人都能做,能做好的事情做卓越。这样的人,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才是最有前途的。”耐得住寂寞,才能享受繁华。这世界上有那么多比我们优秀的多的人还在不停的奋斗着,我们有什么理由停下前行的脚步?这一条路可能很难受,没有哪个高手在修炼的时候是不寂寞的。既然选择了无可替代的路,那么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挨几拳又如何呢?

  文人坦荡气,师者父母心。愿为梦想铺路,愿为学生指点迷津,愿在朴实无华中帮助每一位学子,徐振军老师一直坚持着并快乐着。

  

编辑:杜超群 杜欣悦

责任编辑:王敬